纏繞之蛇】英文名為 Leviathan,意為《舊約聖經》所記載的怪獸,2012 亦曾有一部同名實驗紀錄片,用此表現在遠洋漁船的旅途險象,17 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則以此為書名,則喻為國家威權的象徵。同樣在【纏繞之蛇】雖從未形容 Leviathan,透過片中政府官員和平民百姓的殘酷交鋒勝與負不得其解,全片首尾壯觀的風浪遠景,深海裡的 Leviathan 儼然成最高控制決斷。儘管內含宗教觀,政治及神祕主義等要素,這部俄國電影依然統合成一篇盡善盡美的漂亮成績單,它的勇氣和格局都是商業和藝術兼顧的範本。

演員出身的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,也非常懂得活用鏡頭,為演員打造了良好的表現舞台。幾顆神來之筆的主觀鏡頭,吐露人物內心戲上的驚喜,並營造出一股人與人的不信任感。而比起國家機器打手的政客,片中飾演一對貌合神離的夫妻,不屈不撓的對抗命運,卻不察身後私慾的危機,不得不的一層層絕望,使人揪心和同情。至於許多法庭戲都有的緊張感,【纏繞之蛇】單單刻畫出法庭人員的冰冷形象,判刑發出的字句卻都像利刃,毫無正義感可言的形象,更讓人不寒而慄。

 

leviathan2

在融合政治意涵和聖經語錄,以及契柯夫內裡的【纏繞之蛇】,並非是什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勝敗,面對國家機器【纏繞之蛇】固然打臉不手軟,但更重要的是電影對所有「人」的冷眼批判,不論是什麼階級,都有受控制的情感死角,男女主角不得善終,是為私心付出代價,乍看之下政客獲得勝利,「主」是名存實亡的同謀。而直到片末才出現親屬畫面的政客,面對上一秒家園夢碎的主角們,所給予的當然是諷刺,以及預想在命運的迴力鏢下,Leviathan 將再次掀起滔天巨浪。

 

[ad name=”polo22222003″]

 

在觀賞的同時,腦海也不斷想起近日的國片【寒蟬效應】,跨越國情兩部片在內涵上仍有很大相似性,然而【纏繞之蛇】將所有人性的不確定描繪,是非黑白無固定的準則,不若【寒蟬效應】試圖建立國家暴力的隱喻,忽略龐雜的敘事背後的真實人性。【纏繞之蛇】清楚賦予這些人物遁入黑暗的勇氣,清晰遙指一隻比國家層級更高的怪獸,隨時揮舞的看不見的手,摧毀安居在每個角落,曾以為是永遠的平靜。

leviath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