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日,五十萬黑潮走上街頭,已屆滿一年。
那個三月究竟留下些什麼,人們至今仍在爭辯、挖掘,但 330、50 萬之類毋需過多詮釋的數字,大致已普遍深植心中。對我個人而言,印象最深刻的,反倒與這些都沒什麼關係——而是三天前,看到何韻詩在大港開唱的演唱,讓我想起,柯文哲其實也翻唱 cover 了一曲〈島嶼天光〉。不過,這個版本顯然不存於大多數人的記憶中。
與十一月投票前熱烈的氣氛大不相同,那時匯聚在柯文哲身上的期待尚屬淡薄,距離代表在野人選協調出個結果也還有數個月。運動期間,儘管他也頗為關注其發展,卻選擇相對低調的姿態,後來更決定遠離台北參與媽祖遶境,相較其他候選人,他的角色自然邊緣化了些。
攝影:金牌霖
三月時我幾可說是辦公室中唯一在文宣部幫忙的成員,節奏忙碌時,一人分飾數角不說;戰略方向未明而前途未卜時,無所事事起來則更難以忍受。在選戰中缺乏著力點,也讓過往自以為還算得上社運參與者的我頗感挫折。
在這百無聊賴間,每天遊蕩於運動現場之外,便只能等待各種消息更新了。330 行動者號召大規模示威前晚,一個靈感突然出現:何不為柯文哲錄製一版〈島嶼天光〉呢?以音樂詩歌表達心意,可說是最古老的政治手段之一,亦有鼓舞人心的作用。我透過 LINE 傳了兩個超連結給候選人:一是滅火器樂團上傳於 youtube 的歌曲,另一則是魔鏡歌詞網中的歌詞。
在電話中向候選人簡短說明原委後,我便開始聯絡翻唱授權,並一邊構思歌曲架構:它不能是完整版、因為沒有時間練習、錄音與後製,頂多只能擷取片段。加上考慮若要請樂團輸出沒有人聲的卡拉伴唱帶,也太過為難麻煩人家,因此當下便決定,乾脆趁那個晚上重新編曲。
晚上十點回到電腦前,打開作曲軟體,我便開啟了漫漫長夜的編曲馬拉松。
隔天白日,整夜無眠的我與候選人約在他的家中。打開門迎接的是笑容可掬的陳醫師,柯醫師則穿著白色吊嘎、坐在沙發上,滿臉糾結地盯著手機中的歌詞,瞇著眼搔著後腦勺。「欸我問你喔,為什麼要選這首歌?我覺得齁⋯⋯我覺得它的旋律很難記⋯⋯」大概是因為配合台語歌詞聲調的關係,〈島嶼天光〉主歌部分確實比較缺乏記憶點,尤其是對於前一天才看到歌詞的人而言。總之,兩個小時後,我們總是把全曲錄完,剩下就是我的事了。這時,我還有兩、三個小時可以進行剪接、後製,以趕在下午遊行前將錄音釋出。
::
[ad name=”flog”]
要說最終成果如何,大概可以用當時相依為命的黃大維(現任北市府副發言人)聽完的一句評語來提示。他久久狂笑不已後,好不容易冷靜下來,說:「這東西放出去的話,我們就不用選了。」倒不是因為難聽,而是因為喜感遠多於希望感,加上後來種種不值一提的原因,「柯文哲翻唱〈島嶼天光〉」這個標題,便沒有出現在媒體版面上了。
後來我總耿耿於懷,如果我們擁有七月之後的完整團隊、各路夥伴皆已進駐,我們大可以錄製小額募款專輯《台北調》規格的錄音室、混音工程來製作〈島嶼天光〉了。
但是,這個獨特的經驗,也讓我看到許多柯文哲作為候選人的優點:首先,他很信任部下的判斷;儘管這一開始不過是個看似跳 tone 的想法,它來自一個政治資歷不豐的年輕人,且這個人後來還轉念決定不發,可說是時間上徹底失敗的投資。此外,他不矜持;雖然錄製前他一再狐疑地說,他很久沒唱歌了,他仍很願意學習,認真地把錄音完成。最後,他非常投入;他不斷在許多句子希望多練幾次,自覺唱得不夠好也會多錄幾次。
或許是我們過於嚴苛、也過於多慮了,畢竟後來我們逐漸發現,這位候選人之所以受到支持的原因,除了許多上述提及的特質外,更因為他讓人看到真實的一面;就如同今年年節,民進黨錄製了蔡英文主席與各執政縣市首長翻唱的〈晚安台灣〉一樣,雖然不乏走音,卻也觸動人心。一個政治人物是否適格,當然需要的遠不止這些,但柯文哲確實具備它們,而我是在這次錄製個過程中有了第一手具體而微的確認。就這些人格特質而言,至今我仍感到相當敬佩。
一年過去,柯文哲不再是候選人了,既然不致影響選舉結果,我想便能公開這段插曲。僅獻給他的支持者、也獻給仍在等待島嶼天光的人們。
* 已經過當事市長同意公開此歌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