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歡娛裡不能伴隨著痛苦,那就不夠資格稱之為歡娛。
素有「韓國導演代名詞」之稱的金基德,端出的全新力作《莫比烏斯》,攤開影片介紹,裡面又有著強暴、閹割、亂倫等種種不堪字眼,不熟(或很熟)他的你可能會以為,這部片該不會是如何的「超限」,那種要你準備坐立難安的預期心理。
然而,全片圍繞在父子間來回的「去勢」和「得勢」,削弱男人沙文主義的諷刺,從中餽贈情婦和母親,以完成女性的甜蜜復仇。《莫比烏斯》卻不會如你想像,儘管故事看起來仍然很「痛」,卻全不見任何明顯的血腥和暴力場面,單憑演員的表情和聲音,已讓觀眾如入其境。
對熟悉金的影迷來說,也能瞧見金基德憑著此作,硬把自己曾經的代表作《空屋情人》,在相似度極高的成份下(全片無對白和不少似曾相識取景)自我重複和致敬成一個更具嘲諷,挑釁卻不失美感,以及金基德的作品始終持有,並日加堅固的宗教核心,如全片最引人深思的片段,莫過於亂倫的場景,終究沒有「發生」的設計,而主人翁最終也「如佛如魔」的得道結果。
電影儘管仍不及《聖殤》的格局,能給予觀眾較多認同的贖罪感。但其對於演員可怕的掌控度,和依舊凌厲乾淨的分鏡寓言,尤其在對比《空屋情人》後,更可見自《阿里郎》的自白後,昭示著眾人他的頓悟,背負著十字架用金基德式的「痛」,繼續點醒世人野蠻的心。
[embedvideo id=”kvD9zGR8NwM” website=”youtube”]